北京开启空港智慧物流新模式 货物通关“秒放级别”
1985年以后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保护类型也逐步多样化。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提高能源效率和空气质量。研究表明,中国燃煤电厂的控制政策富有成效,这些政策在改善中国空气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燃煤电厂在中国的能源供应系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自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要求所有燃煤电厂在2020年前遵守超低排放标准政策,并将其作为中国清洁空气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作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燃煤电厂一直是中国大气排放控制的重要目标,在中国的空气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决燃煤电厂排放问题,中国在2005年至2020年期间分别出台了三项政策,包括在2005年至2015年期间通过推广大型燃煤电厂和停办小型燃煤电厂来提高能效与此同时,中国燃煤电厂政策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电力行业的排放控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中国的成功也表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并采取类似措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减排。
近几十年来,作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燃煤电厂一直是中国大气排放控制的重要目标,在中国的空气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自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要求所有燃煤电厂在2020年前遵守超低排放标准政策,并将其作为中国清洁空气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方案》指出,今年采暖期前,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第一批试点城市力争基本完成清洁取暖改造任务。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国家明确部署下,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清洁取暖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势必助力守护蓝天白云。大气污染治理,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国家对百姓的庄严承诺。
《方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聚焦影响秋冬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立足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强调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同时强化组织保障,严格监督执法,确保责任落实。煤控研究项目组有关人士分析,蓝天保卫战攻坚在即,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气质量必须取得显著成绩,才能保障2020年蓝天目标的实现。
其中,天津市36.3万户、河北省203.2万户、山西省39.7万户、山东省114.3万户、河南省130.7万户。《方案》强调,污染治理中坚决反对一刀切,不再涉及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等要求,散煤治理要以保证温暖过冬为前提。生态环境部上述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还将加大价格政策支持力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居民煤改气采暖期天然气门站价格不上浮。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部分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散煤复烧现象。
据各地上报情况,2019年10月底前,2+26城市完成散煤替代524万户。我国煤炭消费在2014~2016年连续三年下降后,于2017年出现反弹,同比增长0.4%。以往的经验表明,清洁取暖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改善空气质量最关键的举措,对降低PM2.5浓度的贡献率达1/3以上。减少燃煤消耗,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重点区域秋冬季期间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两倍左右,重污染天数占全年的90%以上。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地区,开展打击劣质煤销售专项行动,对散煤经销点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散煤质量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
强化源头管控,严控新增用煤,对新增耗煤项目严格实施等量或减量替代;着力削减非电用煤,重点压减散煤和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及落后产能用煤。加强用户培训和产品使用指导,帮助居民掌握取暖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
《方案》明确,严防散煤复烧。各地应加大清洁取暖资金投入,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治污备受各方关注。对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地区,地方人民政府应依法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制定实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今年秋冬季,为完成散煤治理任务,我国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以往,雾霾是北方地区秋冬季的常客。
近日,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方案》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抓好秋冬季污染治理,就抓住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牛鼻子,因此,要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各省(市)要严格落实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任务,统筹2019~2020年时序进度和工作安排,防止压减任务集中于2020年。
2018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时提出,在重点地区继续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近日,多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明确了秋冬季攻坚目标和措施。
生态环境部上述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清洁取暖推进中,始终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统筹协调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二是坚持以供定需、以气定改,根据天然气签订合同量确定煤改气户数;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施策,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四是坚持突出重点、有取有舍,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散煤治理;五是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在新的取暖方式没有稳定供应前,原有取暖设施不予拆除。2018年,我国高耗能行业的耗煤量有所上升,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0%。
《方案》明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PM2.5浓度同比下降4%左右,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6%。各地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村居民天然气取暖运营补贴政策,确保农村居民用得起、用得好。大气污染治理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今年重点地区煤控丝毫没有放松。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对2+26城市做到全覆盖,全面加大支持力度。
《方案》提出,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年、关键年。
对此,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2018年煤控对降低PM2.5浓度起了很大作用,而2017年和2018年煤耗反弹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各地散煤治理任务中,煤改电、集中供热、地热能等方式替代比例超过50%,更加突出多种方式替代,较大程度缓解了天然气保供压力。
今年,我国连续第三年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制定秋冬季大气治理行动方案。据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2019~2020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整体偏差,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进一步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压力。
优先保证百姓温暖过冬散煤治理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据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2019~2020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整体偏差,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进一步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压力。我国煤炭消费在2014~2016年连续三年下降后,于2017年出现反弹,同比增长0.4%。据各地上报情况,2019年10月底前,2+26城市完成散煤替代524万户。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部分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散煤复烧现象。强化源头管控,严控新增用煤,对新增耗煤项目严格实施等量或减量替代;着力削减非电用煤,重点压减散煤和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及落后产能用煤。
优先保证百姓温暖过冬散煤治理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对此,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2018年煤控对降低PM2.5浓度起了很大作用,而2017年和2018年煤耗反弹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今年,我国连续第三年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制定秋冬季大气治理行动方案。近日,多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明确了秋冬季攻坚目标和措施。